首页 > 资讯 > > >正文

2023-04-04 19:00:53 来源:   杭州日报

一天鞠躬近百次,“代客祭扫”的90后礼仪师:这是一份神圣的工作!

今天清晨6时,穿戴整齐的邹梦君已经在岗位上忙开了——只见她俯下身,仔细检查墓碑,并用抹布轻轻拭去墓位上的灰尘,随后摆放祭品、敬献鲜花、90度鞠躬。

作为华侨永久陵园一名年轻的礼仪师,小邹的主要工作是代客祭扫。身旁,同事李明月则拿着手机和逝者亲人视频,直播展示整个祭扫过程。


(资料图)

疫情三年,“云祭扫”“代客祭扫”被越来越多人关注。今年3月中旬以来,像上面这样的服务,邹梦君每天都要完成十余场。

生命礼仪师入行5年,一句谢谢是最大肯定

邹梦君今年29岁,老家在安徽,大学毕业后曾在杭州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岗。“当时工作特别忙,几乎天天出差,就想着换个工作。”她说,转来做生命礼仪师,是因为男朋友。“他大学学的是现代化殡葬技术与管理,毕业后也从事了殡葬行业。我很能理解他的工作,也很认可。”

在择业迷茫期时,邹梦君也想转换赛道,尝试一下。

于是,她辞职后经过1年多的专业学习,回到杭州成为一名生命礼仪师,至今已入行5年。

“每个人的一生,出生时有人接,离世时有人送,礼仪师这个岗位,就是陪伴大家走最后一段旅程。”当真正接触这行后,邹梦君觉得这个职业很严肃——“现代化的殡葬服务,礼仪师会帮助家属安排好整个过程,让每个环节井然有序,完成人生中的最后一礼。”

家属的认可,则让她觉得这份工作特别值得。“一个完整的仪式,就像为逝者送去一个完美的告别,能给悲痛的人安慰。每当家属和我握一个手,说一声谢谢,我就觉得是对我最大的肯定。”

如花似玉的年纪去做殡葬师,邹梦君的这个选择也曾遭遇父母的不理解。“他们一度认为,这是一份说不出口的工作。”她无奈地笑笑,“每个工作都值得被说出来,殡葬师这个工作更值得‘被说出来’,因为这是和医生一样,是个很神圣的职业。”

正是这份坚持,最终也打动了父母。2020年,由于疫情影响,不少家属无法亲自到墓园来扫墓,为了满足群众追思先人的需求,邹梦君所在的公司推出了“代客祭扫”服务。在小邹看来,“代替他们祭扫,就是完成他们追思已故亲人的愿望,这份真情和心意是非常珍贵的,而礼仪师就是传递他们思念的‘信使’。”

一天90度鞠躬近百次,用心守护每份嘱托

今天清晨5点多,邹梦君起床后就开始忙碌,并整理好着装和妆容。6点,她一手拎着装有果盘、水果和工具的小桶,一手拎着鲜花,到达陵园,走到相应的墓穴,开始她的“代客祭扫”工作——收拾卫生,检查周边绿化和墓碑情况,再将水果和酒水摆放在墓碑前,随后她代替家属三鞠躬,之后又作为工作人员三鞠躬。

“这是一名来自新西兰赵先生的‘代客祭扫’邀约,他父亲今年年初刚去世。”邹梦君说,按照赵先生家的习俗,去世后第一个清明必须祭扫,由于他已定居国外,无法到场亲自祭扫,所以才请她代为祭扫。视频里,赵先生一家正襟危坐,神色凝重,正在深切哀悼。

今年清明节只有一天假期,不少市民朋友由于工作关系,不能到现场祭奠先人。“我们华侨陵园内还安葬了很多华侨同胞,实地祭扫难上加难。”邹梦君说,3月中旬开始,最多的一天他们要祭扫十余个墓位,早上四五点就要上山,鞠躬近百次。

在她看来,代客祭扫不仅是一项服务,更是一种人文关怀。每次接到任务,她都会和委托人进行充分沟通。“需要给逝者带什么、说什么话,不同的委托人有不同要求,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将委托人对逝者的哀思传递好,用心守护每一份嘱托。”

这个特殊的岗位,也给邹梦君带来许多关于生命的思考。“见惯了生离死别,我更加敬畏生命,心态也更平和,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天。”如今,小邹已参与完成了1200多例代客祭扫服务。在她看来,随着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代客祭扫也将成为人们寄托思念的新选择。

今年清明期间,上城区丁兰街道皋城村辖区内华侨陵园和龙居寺陵园每日“代客祭扫”约有40例。除了此项服务,街道还联合上城区民政局共同推广了“云尚追思”智慧公墓应用场景,为群众清明祭扫提供“新方案”——包括采用“实景抵墓”“云祭扫”“墓穴维护”等多种方式,助推清明平安祭扫、绿色祭扫、文明祭扫新风尚。

截至目前,群众通过“云尚追思”智慧公墓场景进入杭州华侨永久陵园、龙居寺陵园达64320人次,使用“实景导航”4014人次,“云”祭扫3472人次。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